很多朋友们都是一次听说锤把的长度还是有标准的呢,因为对这种农业工具用产品的了解都真的太少太少了,其实这里面也有很多的文化特点呢,那么锤把不过九,过九砍了自己的手”这句木工行话有听说过吗?斧、锤的木把柄, 一是要选择坚韧的杂木,二是木把柄的长短要适度。斧、锤把柄究竟以多长为好呢? 一般以350-400mm 长为好。现在介绍一种简便的度量办法,斧、锤的把柄可以根据使用人的前臂长度而定,也就是人的手心到肘部的长度再加2-3 指。
用锤把“砍削”是传统木工的基本功,“一世斧头三年刨。”要掌握刨子不容易,用斧比用刨更难。
现在做板式家具,锤把英雄无用武之地,不太用得上了。但如果你要玩实木,还是少不了要用到锤把的。
锤把是凿榫眼的敲击工具,比锤子好使的多,锤把横过来,底面积比锤子大得多,不容易敲偏打到手,重量也比锤子重得多(1KG左右),更带劲。
“快锯不如钝斧。”用锤把砍边,木料纹理较直时,三两下就可砍好,比锯子快得多。锤把削木楔也很好用。
在没有电动工具的时代,锤把是木工的利器,木匠是很看重自己的锤把的。老话说的“木匠的锤把瓦匠的刀,跑腿的行李大姑娘的腰”,都是不让别人随便碰的。
锤把眼深一般为60mm左右, 安装深度还要少10mm。民间有锤把把不安满眼之说,据说是鲁班爷传下来的,表示一个匠人虚怀若谷,永不自满。
锤把宜选用有韧性且纹理通直的硬木,以黄檀、檵木、柞木、白蜡木、水曲柳、油茶木等为佳。木工锤把一般长40cm左右,粗3cm左右,呈椭圆形,尾端稍粗。
安装前,将斧眼口边用板锉或角锉锉平倒棱。
锤把用锯开榫,力求一次成榫,最好不用斧砍制或扁铲切削,以免形成榫面不平或光滑面或大小头。制榫时,可以先试制成10mm长的,试插一下,以能用力打入为宜。榫宽应比眼宽多出3mm左右,榫头制好后再用锤子轻敲木榫, 意是收紧,注意将榫头的四个棱角打钝,然后榫尖倒棱。
打入前在锤把眼里抹点盐水,这样容易生锈,更牢固。切忌涂油,涂了油,打入方便,滑出也容易。打入锤把时,斧眼另一边应垫好木块。尾端也应倒棱,以防安装时把木柄砸裂。由制榫长度来控制入眼的深度,打至榫肩为止,削去榫肩处由于挤压产生的毛边。
还可以利用木材“干缩湿涨”的特性使锤把安装更牢固。把准备做锤把的木材人工烘至透干,然后立即做好榫头,安装到位,干透的木柄在空气中慢慢吸湿后膨胀,会更牢固。农村木匠常常把做锤把的木棒晚上放到灶头的炉膛里利用余热烘到透干,或者包起来埋到热灰里烘干。如果对自己的装柄技术心里没底,为了保险也可以再加个楔子。
安装前在锤把前端中间横着锯开一道口子,锤把装入后再打进一个铁楔子,或者木楔+白乳胶也行。一般不需要在锤把上钻孔加销钉。对于锤把的我们也要进行通风放置,不要放置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这样时间久了,木材可能都腐烂了,金属部分也可能会腐蚀也都就锈住不好用了。